1月30日,“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由中山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承担的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入选,这是中山大学“文化润疆”的重要项目之一。这也是该奖项设置以来中大首次入选的项目。
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
该项目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实施,刘文锁教授、姚崇新教授等师生参与。据项目负责人刘文锁教授介绍,“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古时期景教寺院生活和景教史、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基督教文献与艺术、西域语言文字等提供了详实资料,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文化遗产价值、展示利用价值。”
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历史见证
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北郊、火焰山南麓的一座丘岗,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2014年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至2023年,中山大学、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学研究院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者对遗址主体部分的岗顶和岗坡发掘后,发现了一座结构完整、保存状况较佳的景教寺院遗址。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多次改建、增建、修缮,主要使用时期属高昌回鹘王国时期。除景教仪式建筑外,还包含厨房、酒窖、寝室等生活设施。
寺院由南北并排的3栋东西向建筑和附属建筑组成,在结构上既具有中亚等地景教寺院的特征,又采用了吐鲁番当地的建筑技术。其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景教在传入吐鲁番后与本地文化融合的现象。
截至2023年,该遗址出土了汉文等文书残片、壁画残块及陶、木、铜、铁、织物等重要文物2000多件。
考古发掘团队通过系统的考古发掘,确定“吐鲁番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时间跨度较长、形制与功能清晰、规模较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景教遗址,在世界早期景教遗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刘文锁教授指出,“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早期景教遗址,西旁景教寺院遗址的系统发掘,对于研究古代西域多元宗教与文化交流、景教史、西域语文等具有重要意义。”景教寺院遗址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例证,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更是宗教中国化的生动教材,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在大漠之中寻找古迹
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吐鲁番,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的共同家园,是多元文化交流荟萃的福地,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020年,为促进新疆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中山大学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选取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主动性考古发掘并获得立项。
据介绍,早在清朝末年,德国探险队就在吐鲁番发现了该遗址并展开挖掘。当时获得的许多基督教文献,乃是用中古波斯语、粟特语、叙利亚语和回鹘语书写。据过去德国探险队的发现,此地遗址属于唐代景教寺院之废墟,而世界范围内早期景教的遗址、遗物都实属罕见,可见该遗址的考古资料弥足珍贵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作为“新疆多元宗教遗存考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旁景教寺院遗址所呈现的僧俗共处,多族互通的和谐景象,更是中华多元一体格局在泱泱历史长河里交融荟萃进程中的重要一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创始于2002年,每年选出6个项目,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其中,论坛上揭晓的年度考古新发现被简称为“六大考古新发现”,其已成为中国考古界的重要奖项之一。
近年来,中山大学考古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大考古人通过走乡间、下田野、闯大漠,勾勒出古丝绸之路要道上东西方文明交流荟萃的图景。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学校供图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1-327.html闯大漠寻古迹!中大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