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为“绝版好书”的个人公众号发布题为《我去!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文章称,由辽宁大学副教授崔杰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悲剧选集》,涉嫌抄袭知名翻译家朱生豪(1912-1944)的莎士比亚作品旧译。该文章称,该书将朱生豪原来翻译的“哎哟”替换为了“我去”,这样的用词放在名著中并不恰当。同时仅修改了部分人名,其余内容翻译“近乎照搬”。
此事在网上很快引发关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人员回应称,涉事书籍的确存在翻译质量低下、涉嫌抄袭等问题,且2018年接到读者举报后,出版社就对问题书籍作出了下架处理。自第一版印刷后,出版社对该书便未再重版。
然而,这个重译本是如何通过出版社审核把关,最终流入市场的呢?上述工作人员解释,崔杰实际并非出版社签约作者或译者,与出版社并不存在合作关系。当时,该书的责编人员韩某某,主要负责联系相关译者进行名著重译工作,但韩某某具体如何联系上这些译者、后续如何组织编译工作、是否存在工作疏漏,目前出版社仍在调查,还不清楚具体情况。
该工作人员表示,经出版社法务部门认定,韩某某对书籍质量存在问题至少应承担连带责任。若读者买到相关“问题书籍”,出版社也正计划向利益受损的读者给予道歉和赔付。
记者查阅辽宁大学官网看到,崔杰毕业于中南大学,专业为英美语言文学,现为辽宁大学副教授。记者尝试联系,但其办公室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辽宁大学纪检监察处一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透露,学校方面已接到对崔杰翻译作品涉嫌抄袭的举报,目前学校已介入调查并向崔杰本人核实情况。如调查确定崔杰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将按规定秉公处理。
翻译界的抄袭问题由来已久
翻译领域的抄袭和剽窃,在很多老出版人眼中,已经成为“顽疾”。
早在2001年春,李景端就作为冰心、季羡林、杨武能、吴岳添等15位翻译家的代理人,起诉物价出版社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大系·小说精选》剽窃侵权,最终胜诉。
翻译家王干卿从意大利文原版翻译了《爱的教育》,在我国已衍生出100多个版本,其中有大量是抄袭王译本的。为此,王干卿多年来连打了12场维权官司,虽都胜诉,但过程和结果,令他苦不堪言。
2013年6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编审、“哈利·波特系列”中文译者之一马爱农发现,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涉及5种语言、13种图书的外国文学名著,均署名“马爱侬”编译。署名与其名字高度雷同。
于是,马爱农告上法庭。次年1月21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新世界出版社赔偿马爱农经济损失10万元、合理费用1.5万元。
侵权成本太低维权却很难
翻译界抄袭“顽疾”,归根结底原因不外有二:首先是取证难,法院很难认定,取证程序非常复杂。其次,诉讼成本高,赔偿低,这就挡住了很多权利人维权的步伐。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仅有几家专业的出版社有实力从事文学翻译。新世纪以来,随着出版业改革,全国几百家出版社为抢夺出版资源,很多把目光瞄向世界名著,甚至一名外语编辑都没有,也敢出版多国文字的世界名著。
一些翻译侵权更呈现团队化发展趋势,以至于“史上最牛翻译”层出不穷。图书市场曾出现过一套《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共26部作品,涉及英、法、德、俄等多种语言,译者署名均为“李斯”。还有被网友称作“中国最牛翻译”的“宋瑞芬” ,一个人翻译众多不同语言的世界文学名著。后来书商辩称“宋瑞芬”是某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学生学什么的都有,所以才有这样的翻译实力,出版时,一本书不能署那么多名字,作为诸多作者的代表,只署了“宋瑞芬”一个名字。但事后经查证,该学院并不存在“宋瑞芬”其人。
文学翻译,对译者中外文水平都有很高要求,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与广博的知识储备,耗时耗力,回报与付出往往不成正比,优秀翻译作品难得一见。
对于侵权乱象,很多翻译家及其家属义愤填膺,但往往没有时间精力或不屑于和侵权者纠缠,因为调查、取证、诉讼等,耗时费力。而且即使打赢官司,赔偿一般也非常有限。
有译者表示,他们有时候发现了线索,但一部著作几十万字,甚至上百万字,核对起来非常繁琐,而且有的译者或译者的子女年纪很大,一字一句核对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核对完之后只能哭笑不得,因为抄袭者很“聪明”,抄得让你起诉起来非常费劲。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1-6490.html211大学副教授翻译名著涉嫌抄袭?校方和出版社回应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