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教授李严波团队在《化学学会评论》发表论文,通过深刻的机理分析和全面的应用示例,为未来PEC装置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PEC水分解是一种通过太阳能驱动的绿色制氢技术,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途径。然而,水氧化反应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和界面非辐射复合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光电化学装置的效率和稳定性。针对这些挑战,该综述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界面工程在光阳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该论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PEC水氧化界面工程的研究进展,全面分析了各类界面改性策略的机理及其在提高光阳极性能中的实际效果。这些策略包括同质/异质结构建内建电场促进光生载流子分离,表面掺杂与敏化调控优化能带结构和光吸收性能,钝化或抗腐蚀保护层减少表面缺陷并提高材料的化学稳定性,以及析氧催化剂修饰增强界面反应动力学。
文章同时总结了上述策略在实验与理论中的具体应用,探讨了多种界面设计的协同作用,并展望了利用二维材料或纳米结构进一步优化PEC水分解效率的可能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D4CS00309H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2-2220.html这项研究为未来PEC装置设计提供指导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