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通信学会(CIC)、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IEEE通信协会(IEEE ComSoc)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ICCC大会在上海嘉定举行。作为信息通信领域一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之一,ICCC 大会汇聚了全球700余通信领域的学者、产业界人士、研发工程师及青年研究人员,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平台,共同探讨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与未来机遇。
本次大会由复旦大学副校长汪源源,中国工程院院士于全担任名誉主席,复旦大学教授高跃,英国萨里大学教授 Rahim Tafazolli,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张伟担任大会联合主席。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屈炜、汪源源、IEEE ComSoc主席Robert Schober教授、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川、ICCC TPC联合主席Javier Gozálvez Sempere教授为大会开幕致辞。IEEE通信协会前主席沈学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彭木根、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等也莅临现场,与国内外参会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学术盛事。
本次大会以 “塑造融合连接的未来(Shaping 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Connectivity)”为主题, 共设置了13场分论坛(Symposium)、19场技术讲座(Tutorial)、26场研讨会(Workshop)、38个特邀报告(Invited Talk)、16个演示(Demo),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大会共收到1091篇论文投稿,经过严格审稿,最终录用515篇,全部被工程索引EI数据库收录。
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Gerhard P. Fettweis,华为技术(加拿大)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朱佩英,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崔铁军,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Harald Haas以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六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大会做主旨报告。
开幕式当天,张平院士在其报告《智简:未来通信技术的展望与实践(Intellicise: Trends and Practices in Futur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中,为应对传统网络在可扩展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一种具备内生智能与原生简洁固有特性的智简(Intellicise)无线网络。基于原生的认知与学习能力,将通信系统从被动的数据管道演进为主动的智能体,从而推动各行各业的广泛数字化转型。报告聚焦于智简无线网络的核心原理与实践,包括语义信息论、语义通信、网络架构以及面向6G的现场测试网络。同时,也探讨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方向。
Gerhard P. Fettweis教授在《我的6G梦(If I Had A 6G Dream)》的演讲中,前瞻性地探讨如何实现6G——既将其视为一个技术里程碑,也视为社会和商业的赋能者。演讲对无线电接入网各层所需的关键创新做了概述,并讨论了数十年标准化、技术转化和生态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展示基础研究如何有效转化为具有实际影响力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在他的愿景中,6G不仅被视为一项技术成就,更是构建赋能个人、保护隐私并为社会带来切实利益的系统的基础。
朱佩英副总裁在《基于通感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体(ISAC Enabled AI Agents)》演讲中介绍了一个以感知辅助人工智能(AI)为核心的6G-ISAC框架。在该框架下,无线电网络能够动态构建物理世界模型,以支持具身智能(Embodied AI)。通过融合感知与智能,无论是骨干节点(Bastion Nodes)还是AI设备,都能进化为具身智能体(Embodiment-AI)——即能在现实环境中感知、适应并行动的系统。这种融合将为类机器人化的服务与应用开启了一个全新领域,使6G成为大规模智能交互系统的平台。
大会的特邀报告环节邀请了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分享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Tony Q.S. Quek教授重点探讨了6G中的AI原生网络设计,而香港城市大学的方玉光教授则分享了关于盘活网络资源,服务智慧城市与低空经济的见解。这些精彩演讲为与会者带来丰富的学术洞见和行业趋势分析。
本次大会设置的13个分论坛(Symposium)内容涵盖信息与通信理论、通信信号处理、移动与无线网络、天空地一体化网络、通感一体化和AI赋能通信与网络等关键领域,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台,也为行业实践者提供了洞察未来发展方向的机会。
研讨会(Workshop)环节则聚焦特定技术问题的解决和实际操作经验的分享。主题主要围绕6G无线通信、通感一体化(ISAC)、AI应用、低空网络、卫星技术以及新型无线系统设计等前沿技术领域,均是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技术讲座(Tutorial)环节汇集世界各地的顶尖学者,就AI深度赋能、硬件突破、多域融合、场景化网络、内生安全等话题进行深入讲解,传播前沿知识,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演示(Demo)部分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现场演示,如旋转天线+视觉识别的无线通信原型、ChannelLM(大模型生成数字孪生信道)、LEO卫星同频全双工通信原型等,为与会者提供亲身体验和直观理解最新通信技术的机会。
十余年来,中国通信学会和IEEE通信协会共同打造的ICCC大会已成长为中国通信领域的国际学术标杆。第十四届ICCC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专家学者搭建了展示通信前沿成果的核心平台,更前瞻性地揭示了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在持续突破的技术浪潮中,将持续引领未来通信领域的创新格局。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3-3541.html塑造融合连接的未来:第十四届ICCC大会在沪举办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