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发布文章 2025-09-24 Wednesday 00:27:22 AM
知多少教育网

科研

【上医援摩故事】华山医院周坚:从异国戈壁到西藏高原,以医者初心践山海担当

发布时间:2025-09-23 10:45:30 2次浏览 来源:复旦大学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向摩洛哥派遣援外医疗队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复旦上医人跨越山海奔赴摩洛哥,扎根当地开展医疗援助。面对语言壁垒、文化差异与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的多重挑战,他们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以仁心搭建沟通桥梁,以医术守护当地民众生命健康。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复旦上医将陆续推出援摩医疗队员专访,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讲述,回溯那些温暖而坚定的时光,感受“为人群服务 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在异国土地上绽放的动人光芒,共同见证复旦上医人在国际医疗援助事业中的担当与奉献。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本期人物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周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作为2015年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队员,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赴摩洛哥赛达特省哈桑二世医院对口支援。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9月19日上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会见了援摩洛哥医疗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代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江苏路分部院长、主任医师周坚作为先进代表之一参加。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周坚受到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的会见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周坚(右一)被评为“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初心:从“医二代”到援外医生,藏在童年里的担当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周坚的医者之路,早在童年便埋下种子。1976年唐山大地震骤然发生,他的父母——两位儿科医生,毅然放下年仅两三岁的他,奔赴灾区救治伤员,这一去就是一年半。“后来听邻居说,那时候我常一个人坐在家门口,望着路的尽头等他们回来。”这份烙印在童年记忆里的“逆行”,让他从小就懂了“医生”二字的重量:“医生的使命,就是以患者为先,无论病人在何方。”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常年在医院加班、把患者视作家人般照料的模样,成了周坚最坚定的指引。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那时候想,父母是医生,或许我在这行能多些体悟,更想把他们对病人的那份用心传下去。”在上医的课堂上,他沉心啃下一本本厚重的医学书;在华山医院的临床实践中,前辈们“哪怕设备不足,也要拼尽全力保患者安全”的执着,让他练就了“望触叩听”的硬基本功。这些日积月累的沉淀,悄悄成了他后来援建路上的“底气”。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008年,当第四批中德野战医院队员赴汶川地震救援时,他曾第一时间报名,却遗憾未能同行;后来云南下乡支援,他次次主动请缨,“总想着能多帮一点是一点”。2015年春节,医院发布援摩洛哥医疗队报名通知,周坚没有半分犹豫:“一直知道非洲比较落后贫穷,想用自己的医术帮助当地人。”这一次,他终于如父母当年奔赴唐山那般,带着骨子里的担当,踏上了“为患者奔波”的路。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015年,周坚在摩洛哥赛达特省哈桑二世医院留影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援摩:在匮乏里坚守,600台手术藏着痛与暖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当周坚抵达摩洛哥赛达特省哈桑二世医院,“艰苦”二字才从抽象的描述,变为沉淀淀的现实 —— 这所建于 1964 年的当地最大公立医院,仅有一栋两层小楼:一楼门诊与急诊挤在一处,二楼病房仅设内、外、妇、儿等基础科室,CT、磁共振这类关键设备近乎空白,就连 B 超也因无人值班或设备老化陷入“停摆”。更棘手的是,普外科只有他和当地1名医生,要扛起整个科室的诊疗与手术重担。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周坚(左)在摩洛哥赛达特省哈桑二世医院做手术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三重难关下的“突围”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语言是第一道坎。出发前进行脱产培训 3 个月的法语,到了当地才显露出“杯水车薪”。赛达特省多数百姓未受过系统教育,仅懂阿拉伯语,每次问诊时要依赖当地护士或急诊科医生 “转译”。好在他有 “笨办法”:把阑尾炎、胆囊炎等常见病的法语单词记熟,再借着当地医护因常年接待上海援摩医生、竟会说几句上海话的 “便利”——“他们偶尔蹦出‘止血’‘缝合’的上海话,比法语还亲切”,慢慢搭建起沟通桥梁。面对每一位患者,他最常说的一句法语便是 “Pas de problème. Je suis médecin de médicale chinoise.(没问题,我是中国医疗队的医生)”,这句简单的承诺,像一颗定心丸,给当地患者带来希望。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设备短缺的困境,更让他刻骨铭心。手术台上,止血钳夹不住血管、持针器握不住针是常事;缝线、纱布限量供应,一旦用完就要让家属去集市采购;无菌手套全靠中国援建,每一双都格外珍贵。每次手术前,他都要在陈旧器械堆里“挑挑拣拣”,选出能用的亲手消毒,术后再清洗晾干留待下次。“没有CT、磁共振,超声医生不值班,血液检查只能做血常规、肝肾功能——看病全靠在复旦上医练的基本功。” 话语里没有抱怨,只有历经考验后的从容,那些扎实的医学功底,成了他在匮乏中守护生命的 “硬底气”。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国内外工作模式的差异也曾让他陷入不适。当地医生负责周一到周三值班,周四到周日的24小时工作,便全压在周坚一人肩上。有次做急性胆囊炎手术,他和护士两个人忙不过来——4只手紧紧扒开手术视野,却没人能帮忙递器械、拉钩,“最后只能喊来住得近的骨科同事,多了两只手的支援才把手术顺利完成”。那一刻的并肩作战,成了匮乏岁月里最温暖的记忆。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周坚(左一)与摩洛哥赛达特省哈桑二世医院手术助手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00台手术里的“坚守与感动”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在摩洛哥的两年间,周坚完成包括肝脾破裂、胆囊结石、肠梗阻在内的各类手术 600 余例,成功抢救 50 余名危重患者,但也有一份遗憾,像针一样扎在心底,从未淡去。 那是一位产后肝破裂的产妇,开腹后发现肝脏因营养不良格外脆弱,“缝一针就裂一点,出血止不住”,他拼尽全力用纱布压迫止血,紧急转往上级医院,可第二天还是传来了产妇离世的消息。后来他才知道,当地孕产妇大多不做产前检查,有人甚至说不清自己怀孕多少周,“医疗条件的鸿沟,有时真的让人在生命前无力”。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但更多时候,患者的淳朴与热忱,会像阳光一样驱散这份沉重。一次他陪厨师去集市采购,一个小伙子突然冲上来亲吻他的额头——周坚一时愣住,小伙子只会说阿拉伯语,两人根本没法交流。直到小伙子撩起衣服,指着肚子上那道阑尾手术疤痕,他才反应过来,这是自己曾经救治过的病人。这样的温暖时刻还有很多,不少患者出院时会拥抱、亲吻他的双手,连走在街上,都有素不相识的民众向他行 “亲额礼”。没有复杂的感谢话语,一个动作、一个直白的亲近,就把最纯粹的心意传达得明明白白,这份不加修饰的认可,比任何语言都更能戳中人心。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生活上的艰苦,他始终笑着扛。摩洛哥的住宿条件远比想象中简陋,医疗队 8 名医生,因宿舍不足,有 4 人只能住在医院病房里,周坚便是其中之一。他说:“这样好,夜里病房铃一响,穿起白大褂就能冲过去,不耽误患者。”饮食更是单调 —— 当地素菜只有番茄、黄瓜、西葫芦,看不到半点绿叶菜。周坚不甘心,主动联系上海后方寄来种子,和队员一起在医院墙角开荒种菜,可长出的青菜量太少,日子久了,西葫芦成了餐桌上的 “常客”,以至于回国后,他和队员们看到西葫芦就犯怵,“实在是在那边吃伤了”。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周坚(右)在医院墙角开荒种菜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即便条件拮据,大家仍像家人般相互体谅。休息时,他常陪厨师去市场采购,挑新鲜食材,回住处还帮忙打下手,让队员们能吃口热乎饭;斋月期间,主动调整手术时间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手术忙不过来时,队员们彼此搭手支援,艰苦的日子,就这样被彼此的体谅焐出了温度。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017 年 8 月,连续高强度工作让他抵抗力下降,罹患急性黄疸型肝炎,不得不暂时回国治疗。可仅仅休养四周,病情刚一痊愈,他就急着返回摩洛哥:“还有患者在等我做手术,必须完成使命,做好交接才能放心。”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早已刻进了他援摩的日日夜夜。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援藏:跨越山海再出发,高原上的生命守护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援摩任务出色完成不到两年,2019 年 7 月,周坚又主动请缨,成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一员,奔赴平均海拔超 4000 米的日喀则,接过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重担。“摩洛哥两年的援建经历改变了我,我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华山医院的医生,更是上海的医生、中国的医生,是全世界的医生。”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闯过 “高反关”,把诊疗做进藏民心里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初到日喀则,高原反应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头痛欲裂,氧饱和度徘徊在70%左右,走两步就喘气,但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患者在等着他,“每次手术前,都要跟麻醉师‘借’一根氧气管,吸半小时再上手术台——患者把命交到我手中,不能出一点差错”。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作为医院副院长兼普外科主任医师,他扛起了三项重任:分管院感与护理工作,建立“术前核查、术后随访”制度,降低术后感染率;专注甲状腺乳腺疾病诊疗,带教两名当地医生,盼着能为日喀则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作为医疗队副领队,保障24名队员的生活。西藏地广人稀,最远的县到市区要12小时车程,“老百姓翻山越岭来一趟不容易,得让他们当天来、当天做检查、当天拿结果”。他和当地医护一起优化就诊流程,加班成了常态;为推进妇女“两癌筛查”,他更是走遍了日喀则一区17县,行程超 8000 公里,把健康筛查的 “大门” 开到了藏民家门口。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周坚(图中)在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开展乳腺癌手术示教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在日喀则的日子里,他的付出,化作了藏民手中的哈达。有位晚期乳腺癌患者,是他到县里做两癌普查时发现的。起初,患者对化疗有些反感,周坚便和当地村医一起上门沟通——用通俗的话解释“高原缺氧,肿瘤长得慢,好好治能好”,还举了自己援摩时救治类似患者的病例,慢慢打消患者顾虑。他从上海带了穿刺设备,当天就为患者完成穿刺,协调当地病理科次日出具了报告,很快安排了手术。术后他又继续动员,帮助患者完成完整化疗流程,恢复得很顺利。在他离任前,这位患者特意从县里坐8小时车赶来,只为给他献上一条哈达—— 这份跨越千里的认可,比任何荣誉都让他心头滚烫。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传承:从“华山医生”到“中国医生”,初心从未改变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两次跨越山海的援建,让周坚对“医生”二字有了更深的注解:“从前觉得自己是华山医院的医生、复旦的医生,现在才明白,我首先是中国的医生。”援摩的日子里,白大衣上的国旗时刻提醒他:“我不是代表个人,是代表中国,要让当地百姓看到中国医生的水平和大爱。”有次当地医护忍不住问他:“你们千里迢迢来做手术,能拿多少报酬?”他笑着答“无偿帮忙” 时,对方眼中的惊讶,让他更真切地体会到“使命”二字的重量——这份跨越国界的守护,本就无关名利,只关生命。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如今回到华山医院,他把援建的经验揉进日常:给即将援外的医生提建议时,强调 “要打牢‘望触叩听’和手术操作的基本功,别总想着依赖高精尖设备——最终看病靠的是自己的临床思维”;参与公益义诊时,常跟身边人说 “多问一句患者的难处,能帮的就多帮一点”;从摩洛哥回来后,他开始坚持无偿献血,“在那边见到当地产妇大出血没血源救,心里难受,回来就想着能多献一袋是一袋”;如今还成了马拉松赛道上的急救跑者,“能在赛道上守护生命,也是医生的责任”。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他常对医学生说:“多学习,多奉献,治愈病人的快乐才是真正的收获。” 这话,是父母从小教他的医者本分,是复旦上医培养他的“为人群服务”的担当,更是两次援建经历里撞进心里的真切感悟。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从摩洛哥的烈日戈壁到西藏的雪域高原,从耳濡目染的“医二代”到扛起使命的援外援藏医生,周坚的脚步始终朝着“需要”的方向迈进,写下了一名中国医生的责任与坚守。Fx6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3-3916.html【上医援摩故事】华山医院周坚:从异国戈壁到西藏高原,以医者初心践山海担当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