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加快推动我市人工智能赋能多语种翻译创新发展,现面向在京创新主体,围绕AI+多语种翻译方向,征集2025年储备课题。
一、征集方向
(一)语音翻译方向
1.研究内容
针对当前基于端到端翻译的多语种语音翻译大模型在多语种场景下存在的覆盖语种有限、翻译精度不足、实时翻译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研发多语种端到端语音翻译大模型技术及应用,融合语音到文本的跨模态端到端翻译、流式意群切分和信息重组、流式语音合成以及系统级的自动调度等关键技术,建立基于端到端翻译的多语种语音翻译模型及应用,打造面向国际会议会展、企业出海、电视直播、多语种教学等领域的多语种语音翻译解决方案,推动多语种语音翻译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在多语种语音处理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考核指标
(1)研发多语种端到端语音翻译大模型,支持以中文、英语为核心,面向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联合国官方语言,以及不少于10个非通用语种的语音输入、实时翻译及目标语言文本输出和语音播报,实现端到端的多语种语音翻译功能。
(2)在安静环境(信噪比≥30dB)下,聚焦近场演讲场景,单人演讲、上课场景达到可用,多语种端到端大模型翻译准确度不低于4.4分(以下均为5分制),内容完整度不低于4.4分,整体MOS评分不低于4.0分,其中中英方向不低于4.2分;端到端翻译的多语种语音翻译系统平均首响时间≤3s。
(3)构建多语种语音翻译行业应用场景库不少于3类,包括但不限于国际会议、会展演讲、电视直播等场景,系统应具备历史信息记忆机制和基于语音的信息检索增强能力,高效融合术语库和禁用语库。
3.项目交付成果
多语种语音翻译系统解决方案1套,集成多语种端到端语音翻译大模型、相关硬件设备。
(二)文档翻译方向
1.需求目标
针对用户在多格式文档(如Word、Excel、PPT、PDF、图片等)翻译中面临的格式解析困难、版式还原度低、专业领域翻译准确性不足、高并发场景下效率低等问题,构建端到端文档翻译大模型。实现从文档解析到译文生成的端到端处理,提升多格式文档翻译效率、版式还原度及垂类领域专业性,满足跨语种文件、科研文档、法务合同、技术支持等场景的高精度翻译需求。
2.考核指标
(1)研发基于端到端交互的多语种文档翻译大模型
支持以中、英为核心,面向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联合国官方语言,以及不少于40种非通用语种的文档结构解析、实时翻译及目标语言的文档原版式输出(保留原文档中段落、插图位置类版式信息,以及句子级别的字号、字体、颜色等版式信息、公式信息等),实现从原始文档(如Word、PDF、图片等)到终稿译文的端到端处理,减少中间环节损耗。
(2)文档格式支持
覆盖Word(doc/docx)、Excel(xls/xlsx)、PPT(ppt/pptx)、PDF(含扫描件)、TXT、图片(jpg/jpeg/png/bmp)等不少于13种格式。
解析成功率≥98%。
(3)译文保留原文档版式信息
段落结构还原度≥99%。
图片/表格位置还原度≥98%。
公式/特殊符号还原度≥95%。
字体/字号/颜色还原度≥96%。
(4)翻译质量与性能(5分制)
翻译准确性评分≥4.4分。
内容完整度评分≥4.4分。
语言流畅度评分≥4.2分。
(5)术语库干预效果
指定术语库匹配准确率≥99%。
专业术语翻译一致性≥98%(覆盖科技、政治、法律等领域专属术语)。
(6)单文档翻译速度
纯文本文档类≥2页/秒。
图文混合类≥1.5页/秒。
图片类≥1.5张/秒。
(7)稳定性
系统连续稳定运行≥99.9%。
历史任务存储与检索响应时间≤2秒。
术语库调用响应时间≤1秒。
(8)应用场景
构建多语种文档翻译行业应用场景库不少于3类,包括但不限于会议演讲稿、科研论文等场景,系统应具备历史信息记忆机制和基于信息检索增强能力,高效融合术语库和禁用语库。
(三)项目交付成果
多语种文档翻译系统解决方案1套,集成基于端到端交互的多语种文档翻译大模型。
二、评审方式
方向一:课题面向本市相关领域优势创新主体开展征集,征集结束后将于10个工作日内组织创新主体,面向会议同传场景,以现有AI翻译产品“赛马”,经专家评估,评选优胜团队开展课题支持,并在“智领未来”北京人工智能品牌系列活动中全面推广使用。
方向二:课题面向本市相关领域优势创新主体开展征集,征集结束后采用专家评审的形式对申报课题开展评审工作。
三、申报课题、申报单位及申报负责人要求
(一)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应具有较为明确的技术路线,具有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及考核指标。每个方向拟支持课题1项,申请课题实施周期原则上不超过1年。
(二)申报单位
1.申报单位须为在北京地区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和条件,具备健全的项目(课题)管理、财务管理、科研人员管理、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档案与保密管理等制度,拥有专业研究团队和科研管理团队,运行管理规范。
2.申报单位需符合《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要求;近3年内在申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中无不良信用记录,无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无不良科研诚信记录。
3.申报单位为企业的,需具备相应的资金配套能力,配套经费与财政科技经费比例不低于2:1。
(三)申报负责人
1.申报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的正式在职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不良行为记录。在课题申报时,负责人在课题实施期内在职,具有领导和组织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能力,身体健康并能切实履行职责,有充足时间保证课题顺利实施。
2.申报负责人需符合《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要求。申报负责人作为负责人同期承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课题原则上不超过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员同期参与课题数(含担任负责人的课题)原则上不超过2项。
四、申报方式
1.采取在线申报方式,申报单位通过法人一证通登录“北京市科技计划综合管理平台-在线服务系统”(https://mis.kw.beijing.gov.cn/)更新本单位信息后(以自然人账号申报的,需绑定单位后再填报),点击“项目申报”,选择“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征集2025年AI+多语种翻译方向储备课题的通知”,点击申报方向,完成课题申报材料填写,主要包括:课题实施方案、项目课题简表、负责人及申报单位承诺书(需签字盖章),并上传申报课题所需的其他证明性材料。或登录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政策兑现”栏目(https://zhengce.beijing.gov.cn)选择相对应的项目进行申报。
2.申报系统将于2025年8月4日(星期一)14:30至8月15日(星期五)18:00期间开放,截止时间后系统自动关闭。申报单位需在系统开放期间完成本单位申报课题审核并统一提交,系统关闭后将不再受理。
五、咨询服务
咨询电话:廖老师010-88828855
技术支持电话:010-58858689、010-58858681、010-58858685、010-58858680
咨询服务时间:9:00—11:30,13:30—18:00(工作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8月4日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7-2066.html【征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征集2025年AI+多语种翻译方向储备课题的通知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