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村晚
朝代:宋代
作者: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注释
①陂(bēi):池塘。②衔:口里含着。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③浸:淹没。④寒漪(yī):水上波纹。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⑥腔:曲调。⑦信口:随口。⑧归去:回去。⑨池塘:堤岸。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创造背景
《村晚》这首诗约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诗人在游览过程中,被一幅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深深打动,于是挥墨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诗中描绘的池塘、青草、落日、牧童等景象,都是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亲眼所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晚景的宁静与美好。
作者简介
雷震,南宋诗人,关于他的生平,历史记载很少。有说法认为他是四川眉山人,又有说法称他是今江西南昌人。雷震是宋宁宗嘉定年间的进士,晚年选择隐居,过着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而著称,深受读者喜爱。
古诗特色
写景生动:
诗人通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两句,将池塘、青草、山、落日等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幽雅美丽的乡村晚景图。其中,“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生机勃勃;“衔”字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动静结合:
诗中既有静态的景物描写,如池塘、青草、山、落日等;又有动态的牧童活动描写,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声音感,更加生动形象。
色彩和谐:
诗中的色彩搭配也十分和谐。绿色的青草、蓝色的池塘水、红色的落日以及牧童和牛背的色彩,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这些色彩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传达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情感真挚:
诗人在描绘乡村晚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通过牧童“横牛背”、“信口吹”的描绘,展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综上所述,《村晚》这首诗以其生动的写景、动静结合的手法、和谐的色彩搭配以及真挚的情感表达而独具特色,成为了一首广受欢迎的古诗词佳作。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10-12193.html村晚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