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搜索 2024-09-23 Monday 20:11:45 PM
知多少教育网

文学

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4-02-21 09:11:29 165次浏览 来源:

    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琴诗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译文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如果琴上有声音,放在箱中为何不响;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那如果声音是从手指上发出,为什么人们不在手指上听呢?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注释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若:如果。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何:为何。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赏析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文学意义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物理意义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声音的音质与介质的材料不同有异。音高一般与物体的大小,粗细,厚薄,长短,松紧有关。大,粗,厚,长,松的东西振动慢,频率低;反之频率高。响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创作背景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从禅理方面来说,诗人以琴声来解说禅理。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是琴与指的结合,才产生了精美的琴声。一方面,不论是从单纯的琴来说,还是单纯的指来说,其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在就能发出琴声来,这就是“有”;但琴与指都是无法独自产生出美妙音乐来的,这就是“无”;另一方面,精妙绝伦的琴声却又是的的确确从琴和手指上发出来的,琴声是潜存于琴与指上的,这就是“有”。缺少了琴与指中的任何一个,也不能发出优美的琴声来,这又是“无”。正是这种“无中生有”、“有来自无”、“有无相生”、“有无结合”才会产生美妙无比的琴声来,从而揭示了“有”与“无”结合、“有”“无”统一才能生成万物的普遍道理。须知,琴声潜在于琴上,要靠指头点拨,即靠“有”的推动才能发出声来,但光有指头也无济于事,“有”必依赖“无”即潜在于琴身的音才可生出声。总之,有无相生是万物生成之本。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苏轼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翻译」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思考的问题是:任何一件事都是有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没有琴不行,没有手也听不到琴声。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鉴赏」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K5p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10-4925.html琴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