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搜索 2024-11-29 Friday 06:40:44 AM
知多少教育网

文学

《六国论》的原文

发布时间:2024-06-21 07:46:41 103次浏览 来源:

    《六国论》的原文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六国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政论文。这篇文章通过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养士”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国论》的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原文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白话译文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注释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六国:战国时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后皆被秦灭。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春秋:中国战国以前的一个历史时期,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即开始,到前481年《春秋》绝笔止。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至于:到了。战国:中国古代兼并战争剧烈的一个时期,从前403年三家分晋开始,到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谋夫:专为别人出谋划策为生的人。说客:从事游说诸侯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谈天雕龙:指驺衍、驺的学说,属阴阳五行家。他们以阴阳五行附会社会治乱,刘向《别录》:“驺衍之所言五德始终,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驺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坚白同异:指战国时名辩中关于“坚白”"同异”两个争论的问题,惠施学派提出了“合异同”的论题,说“山与泽平”,夸大了事物的同一性而抹杀了其差别性。公孙龙学派提出了“离坚白”的论题,认为坚,白,石三者是分离的。眼睛只能看到白石,所以无坚,手只能触到坚石,所以无白,由此断言坚白是分离的,割裂了人的认识事物的统一性。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击剑:指赵惠文王喜剑,养剑客。《庄子・说剑》:“昔赵文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二千余人。”扛鼎,指秦武王爱好举重事。《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8、鸡鸣狗盗之徒:指孟尝君的门客中,有学雄鸡叫的人,有学狗叫以偷东西的人。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秦昭王请孟尝君为秦相,后又后悔,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向秦昭王的幸姬求救,幸姬要他的狐白裘(价值千金)作为报酬。可是,他的狐白裘早已献给了昭王。这时,他的门客中有一个会学狗叫的,夜入秦宫盗出狐白裘,献给幸姬,孟尝君才得以逃脱秦都。夜半,至函谷关,关不开(鸡鸣,天亮才开关),门客中有一个会学鸡叫的,他一叫,引得附近的鸡都叫,于是关门大开,孟尝君这才脱险。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9、宾礼:给以宾客的礼遇。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0、靡衣:轻软华美的服装。玉食:珍奇的美味。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1、馆:馆舍,这里指安置住处。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2、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越王勾践养士六千人。见《国语・吴语》:“越王乃中分其师,以为左右军,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韦昭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吴所谓贤良,齐所谓士。”君子,《史记集解》引虞翻曰:“言君养之如子。”指所养之士。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3、魏无忌:即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安王异母弟,礼贤下士,有食客三千。齐田文:即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人,其父靖郭君田婴,婴卒,代父立于薛(今山东腾县东南)。舍业养士,有食客数千。赵胜:即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赵惠文王弟。信陵君之姊为平原君夫人。善养士。黄歇:即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楚国贵族,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时任令尹,初封淮北十二县,后改封吴(今江苏省苏州市),门下食客三千人。吕不韦:原是大商人,秦庄襄王时任丞相,太子政(即秦始皇)立,尊为相国。当其时,“战国四公子”各养士三千人,“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4、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田文)在自己的封地里收罗侠客,逃亡罪犯六万户。任,讲信用可以相托者。侠,以力辅人者,指侠客。奸人,指逃亡罪犯。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5、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齐宣王喜文学游说学士,这些学士常在齐都临淄稷门之下聚会谈论政事,有千人之多。稷下,稷门之下。刘向《别录》:“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6、魏文侯:魏桓子之孙,礼贤下士,国人称仁,据说秦欲伐魏,因有文侯,不敢轻易动兵。燕昭王:名平,燕王哙之子,国人拥立为王。他“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问郭隗:“我先去拜哪一位贤才呢?”郭隗说:“先从我开始吧。”传说他还筑了黄金台,招收贤士,于是乐毅等四方贤士纷纷而来。太子丹:曾在秦国作人质,归国后,欲报秦仇,使荆轲等人刺秦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7、张耳: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魏国著名儒生,善结交贤士。曾参加陈胜起义,项羽封他为常山王,归刘邦后,被封为赵王。陈余:大梁人,魏国著名的儒生,曾参加陈胜起义。与张耳原是朋友,后来击破张耳军,被封为代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8、厮养:为人服役,地位低微的人。厮,指劈柴,养马之役。养,指烹炊之役。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9、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省高青县)人。本是齐国贵族,秦末,从兄田儋起兵反秦,自立为齐王,后被汉军所破,率党徒五百余人逃往海岛。汉高祖刘邦命他到洛阳,他被迫前往,因不愿向汉称臣,途中自杀。其余五百人闻讯也都自杀。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0、略:大概,约略。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1、“度其”句:估计不见传记的养士应当是官员的一倍,农夫的一半。言养士之多。度,估计。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2、奸民蠹国:奸害人民,蛀蚀国家。奸,邪恶,狡诈,这里用作动词,欺压、残害。蠹,蛀虫,这里用作动词,蛀蚀,损害。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3、支:支撑,担负。堪:经得起,受得住。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4、苏子:苏轼自称,仿“太史公曰”之制。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5、鸷猛:鸷禽猛兽,鸷,凶猛的鸟。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6、螫:蜂、蝎等昆虫的毒刺,或以毒刺刺人。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7、区处:分别处置。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8、有之:是可以或可行的。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9、锄而尽去之:像除杂草那样全部除掉。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0、无是道:没有这样的道理。也可理解为不是适当、可靠的办法。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1、考:研究,考察。世变:历史变迁。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2、此:之上述的两种对立的对待办法。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3、察:明察,详审。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4、夫:发语词。智:有智慧出谋划策的人。勇:勇士。辩:辩士,口才好,能游说辩论的人。力:大力士。指“击剑扛鼎”之士。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5、秀杰:优秀杰出的人。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6、恶衣食:即“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恶,坏,引申为粗劣。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7、靖:安定。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8、出于一:用统一的办法选拔出来。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9、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学:学校。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0、客:食客,也叫“门客”或“养士”。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1、汉以后出于郡县吏:汉代从郡县官吏中选拔人才。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2、隋、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据《三国志・魏志》记载:魏文帝时,吏部尚书陈群立九吕官人之法,各州县设置“中正”,掌管选择贤才。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3、隋、唐至今出于科举:科举始于隋朝。《通典・选举》:“隋文帝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炀帝始建进士科。”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4、虐用其民:虐待百姓,滥用民力。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5、二世:秦二世,秦始皇少子胡亥,用阴谋取得皇位,称“二世”。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6、椎鲁:愚钝。椎,愚蠢。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7、先:领头,这里指领袖人物。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8、少安:稍微安定。不即亡:意为不致立即灭亡。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9、“始皇”二句:《史记・李斯列传》:“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上书,秦王乃罢逐客令”。逐客,驱逐一切客籍的人士。李斯,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任秦国长史。秦王下逐客令,李斯被逐,在半道上上《谏逐客书》,秦王收回成命,李斯返秦。秦始皇时任丞相。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0、既并天下:指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1、任:信任而使用。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2、恃:依靠、凭借。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3、吏不必才:官吏不一定非有才能不可。才,才能。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4、堕:毁坏。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5、秀异:优秀特异。散而归田亩:分散回乡种地。这里还有隐居山林的意思。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6、向:从前、往昔。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7、安归:到哪里去了呢?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8、其:代词,指四公子,吕不韦的食客及一切归田之士。槁项黄馘:面黄肌瘦的样子。槁项,脖子饿得干瘦细长,形容赢瘦的样子。布褐:古代时贫苦人穿的衣服,引申为贫贱,寒苦。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9、“抑将”句;大意说,像陈胜、吴广那样等待时机起义。《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庸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抑,抑或,还是。辍,停止。太息,叹息。俟时,等待时机。俟,等待。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0、使:假使。四人:四种人,指“智、勇、辩、力”之士。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1、若此速:如此迅速。若,如,像。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2、“纵百”句:指将天下之士散归田亩而不知后患。纵,放纵。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3、噬:咬,吞食。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4、楚汉之祸:项羽、刘邦争夺天下,人民伤亡惨重。楚,楚霸王项羽。汉,汉高祖刘邦。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5、宜:大概。无几:没有多少,很少。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6、陈:宛句(今山东菏泽县)人,刘邦的将领。汉初任赵国的相国,统帅赵,代(地在今河北蔚县)两国的军队,大养宾客。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7、萧、曹:萧,萧何,沛丰(今江苏省沛县、丰县一带)人,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有功,任相国。曹,曹参,与萧何同乡,秦末同在沛县县衙任小官,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有功。“身被七十创”,封平阳侯,继萧何为相国,执行萧何制定的既定政策,史称“萧规曹随”。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8、莫之禁:即“莫禁之”,不去禁止它。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9、文:汉文帝刘恒,前179年至前156年在位。景:汉景帝刘启,前156年至前140年在位。武:汉武帝刘彻,前141年至前86年在位。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0、吴濞:吴王刘濞,高祖刘邦的哥哥刘仲之子,曾击破英布叛军,收罗天下亡命之徒为己所用。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他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吴、楚七国的叛乱,兵败被杀。淮南:淮南王刘长,高祖刘邦的小儿子,他收罗各地逃亡罪犯,藏在家中,给予田产,其子刘安继任淮南王后,阴结宾客,养士数千,高才八人。梁王:梁孝王刘武,汉孝文帝之子。曾招延四方豪杰之士。魏其:魏其侯窦婴,汉孝文皇后的侄子,收养游士、宾客。武安:武安侯田,汉孝景皇后的弟弟,善养宾客。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1、世主:指皇帝。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2、惩:苦于。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3、縻:牛缰绳。引申为牵系,束缚。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4、少宽:稍微宽松。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5、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虚词。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6、“君子”二句:语出《论语・阳货》:“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君子,这里指上层人士。学道,学习孔孟之道。爱人,实行仁政。小人,这里指百姓。易使,容易被奴役使用。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77、岂:难道,哪是。及:企及,达到,够得上。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创作背景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辽、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辽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辽、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文学赏析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六国论》一开始,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赂秦”就是贿赂秦国。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所以作者接着申述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然而事实上又并不是所有六国都向秦国奉献土地,而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破灭了的原因是何,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故意这样设问,然后又作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此,归根结底,“赂秦”是莫大的致命伤。以上这些就是通篇的基本论点,突出强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从六国方面来说的。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接着苏洵再从“赂秦”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做法的后果。苏洵指出: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秦国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要多出百倍,其他各国由于送贿赂而丧失的土地,比它们打败仗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那么,秦国所最欢迎而对其他国家所最不利的,当然就不在于作战了。这里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是侧重照应开头四句中的“非兵不利,战不善”,是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弊在赂秦”的论点。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在接下来的两段文章里,作者又分别就“赂秦”的国家和不“赂秦”的国家,论述了它们各自灭亡的具体原因。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第二段先论述“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原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是说这些国家的前辈创业的很难;“子孙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是说这些国家的后代只顾眼前的暂时利益,轻易地把前辈辛勤创有的国土随便割让给秦国;“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是说秦国并不因为得到奉献的土地而停止进攻。这就是第一段结尾所说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越向敌人屈服退让,就越增加敌人的气焰,敌人越得到好处,就越要加紧侵略。所谓“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秦国的侵略欲望根本没有止境,这是秦国侵略者不可改变的本质。诸侯各国奉献土地一味妥协,只能激起它的更大的侵略野心。这里,不需要通过作战,就已经判别胜负了,至于诸侯各国的因之而破灭,那更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作者为了把“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道理讲得更为明白清楚,苏洵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薪”就是木柴,这个譬喻非常准确地、形象地表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的错误。这一段是进一步发挥第一段的“赂秦而力亏”一句,具体指的是韩国、魏国和楚国。这三个国家都紧靠秦国,当时秦国在军事战略上采取“远交近攻”,也就是结交远方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的方针,因此它们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并且首先以地“赂秦”,结果最早被秦国消灭。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第三段是论述不“赂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齐国距离秦国最远,虽然不用向秦国奉献土地,但是齐国仍旧不敢得罪秦国,对其他国家遭受秦国侵略,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等五国相继败亡,它自己也成了秦国吞并的对象。燕国、赵国“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敢于同秦国武力相抗,所以像燕国那样小的国家尽管最后也失败了,但是比韩、魏、楚等国家要破灭得稍晚一些;赵国在与秦国的五次战争当中还取得了三次胜利,以后又不断给秦国以回击.可惜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西刺秦王,企图通过个人谋杀来解救危难;赵国不信任自己的部将,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杀掉了抗秦的重要支柱李牧,于是导致加速了自己的破灭。齐国不能援助其他五国,团结抗秦,燕国赵国不能坚持斗争,又处在秦国把各国“革灭殆尽”的时刻,因而得到和韩国,魏国和楚国同样的结局。这段论述主要是进一步发挥第一段“不赂者以赂者丧”一句的意思。这一段的末了,苏洵总结六国的破灭,从反面推进一层,指出六国避免破灭的道路。“三国各爱其地”是指韩国、魏国和楚国不要拿国土去向秦国乞求“一夕安寝”,“齐人勿附于秦”是指齐国要附随秦国而不去援助其他国家,“刺客不行”,是指燕国不要对秦国采用个人谋杀手段;“良将犹在”,是指赵国不要相信秦国的流言蜚语而杀掉自己的将领。这样,恐怕就会出现另一种局面,未见得秦国必胜而六国必败。文章在这里笔锋一转,反跌得精神饱满,把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道理说得更加透彻,更加具有说服力量。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文章的第四段是作者就以上的论述发表感慨。第四段的头几句是一种设想,为六国筹划怎样对付秦国。第三段末尾的设想,是仅仅就六国改变它们各自的方针路线来立论,所以只说胜负存亡“或未易量”,没有加以肯定。则进一步指出必须发愤图强,敢于斗争,并且团结一致,联合抗秦。秦国即使想要吞并六国,那恐怕也是咽不下喉咙里去的,可惜六国没有这样做。六国在敌人强大的威势面前屈服了,不敢斗争或者不能坚持斗争,最后全部破灭。这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也是后代当国者应该吸取的历史经验。苏洵最后说:“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要在强大敌人的威力面前被吓倒。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文章的第五段是作者继续发表意犹未尽的感慨,不同于第四段,第四段的感慨针对的是历史,第五段的感慨针对的是现实。整篇《六国论》,应该说到前一段的就结束了。苏洵决不是为评论历史而评论历史,苏洵的文章的全部锋芒几乎无不处处对准现实。是想以古代社会治乱、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处理当前国家的重大问题的借鉴。文章只写到前一段,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这一段从古代历史引渡到现实政治,才见出它的主题深刻意义。这一段完全说的是北宋王朝的对外政策:北宋王朝与六国诸侯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六国诸侯只是占有局部地区,力量有限,而北宋王朝则占有全国主要地区,力量远远超过六国诸侯。六国诸侯如果敢于同秦国斗争,还可以取得胜利,那么,北宋王朝同样敢于斗争,当然不成问题地更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北宋王朝却“以天下之大”向辽政权和西夏政权屈服,一味妥协退让,不敢进行斗争,这就连六国也不如了。不用说,它最终也必然会得到六国破灭一样的后果。这―段文章只有六句,作者用笔相当精练,内容高度概括,而且在议论中包含着极大的感情分量。话说得十分含蓄婉转,同时问题又揭示得十分明确尖锐。从全文的布局来看,也收结得沉着有力。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战国当时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本来很纷繁复杂,但是苏洵只就对秦国的态度上,从六个国家当中区别出两个类型,“赂秦”和“不赂秦”;三种情况:第一种是韩国、魏国和楚国“以地赂秦”,第二种是齐国附随秦国,第三种是燕国和赵国“用武而不终”。三种情况中的第一种属于“赂秦”一类,第二种和第三种属于不“赂秦”一类。苏洵首先把力量集中在“赂秦”问题上,为六国的破灭立论。因为这才是六国破灭的根本要害,不仅“赂秦”的韩、魏、楚三国因此丧亡,不仅幻想保持互不侵犯局面的齐国因此不能保全,而且,即使能够跟秦国较量一下的燕国、赵国也因此失败。写文章就应该扣紧中心问题去发挥。重点摆对了,又要把它同别的部分联结起来,看出它们的相互关系。所以作者集中论述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后,进而又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当然,态度、分寸是不同的。苏洵对赂秦的韩、魏、楚三国是根本否定,对依附秦国的齐国是严肃批判,而对“用武而不终”的燕、赵两国是深切惋惜。这样,文章就显得分外有条理,有层次,畅达透辟,严密完整,使别人对自己的论点无可怀疑、无可驳斥。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艺术特点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借古讽今,切中时弊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为了独占天下,各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最后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而灭亡了。六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确立了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军事实力超过了六国。同时,秦灭六国,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走向统一的大势,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本文属于史论,但并不是进行史学的分析,也不是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因此我们分析这篇文章,不是看它是否准确、全面地评价了历史事实,而应着眼于其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论点鲜明,论证严密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本文为论说文,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引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语言生动,气势充沛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在语言方面,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在论证中穿插“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的描述,引古人之言来形象地说明道理,用“食之不得下咽”形容“秦人”的惶恐不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等感情强烈的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再加上对偶、对比、比喻、引用、设问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文章“博辨以昭”(欧阳修语),不仅章法严谨,而且富于变化,承转灵活,纵横恣肆,起伏跌宕,雄奇遒劲,具有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作者简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六国论》教案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教学目标: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学生能从历史评论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如何处理议论文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学生能品味出人们把握和认识历史的不同的方式和感情态度。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习,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接受和借鉴历史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教学设想: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从文本入手,激发学生问题探讨的热情,并由文本联系实际,发挥创造性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教学步骤: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一、激发阅读兴趣,调动探究欲望。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在前一课时结束时,出示一首小诗“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让学生猜写的是历史上的哪家父子。学生当然明白老师的意图,一猜就猜出来。马上指出三人文学成就很高,父亲写过《六国论》,儿子苏轼和苏辙也写过《六国论》,就在《读本》上,不失时机的布置阅读苏辙《六国论》的任务: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找出苏辙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编写文章的论证结构。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二、比较阅读,探究六国灭亡的原因。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一)师生对话,弄清苏辙的观点及论证过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苏辙的观点: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即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六国的谋士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战略眼光,并且不知道天下的形势,不援助韩魏而互相残杀。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论证过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提出观点: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分析论证: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秦与诸侯争夺的不在齐、楚、燕、赵,而在韩魏之郊。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秦进攻燕、赵,不曾有韩魏两国袭击的忧虑,因为韩魏抵挡秦国受挫后依附了秦国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韩和魏不能单独抵抗秦国,可是天下的诸侯却依靠它来抵挡秦国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总结六国诸侯不知定出协助韩魏抗击秦国的策略,却贪图好处,背弃盟约,互相残杀。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苏询的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论证过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提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分析论证: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二)学生讨论,探究六国灭亡的原因。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两人的观点各不相同,而论证过程都很严密,都能自圆其说,对同一段历史,父子两人的看法迥然有别。其实关于六国灭亡的原因,清代的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不采用孟子的仁义学说,不施行仁政。你你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讨论。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附】讨论结果: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一个国家和朝代的兴亡,首先在于人君的素质。秦始皇胸怀统一天下的大志,其他六国的国君要么是碌碌之辈,要么没有雄才大略。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为它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六国虽有改革,但不彻底。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秦王恨毒,不留后患,不放虎归山。长平之战40多万降秦赵军被活埋。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六国不诚信,“合纵”不彻底,尤其楚国只图眼前利益。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六国没有认清共同的敌人。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天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是必然趋势。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三)活用文本,探讨现代社会如何以史为鉴。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向统治阶级发出建言或警言,是历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和精神。像这样的文章,在中学里已经学过不少,我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学过的文章中史论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以激发爱国热情,并指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也存在这种种弊端,我们如何以史为鉴,革除社会弊端,让社会机体能无障碍运转,组织学生小组讨论。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附】讨论结果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六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没有坚持“合纵”政策而被秦所灭中,我们可以明白,在商业经济中,大家遵守行业行规非常重要。不至于导致不公平竞争,反而让某个企业吞并。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六国经常受利益的诱惑,彼此缺乏诚信,反而害了自己。现代社会提倡诚信也非常重要。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秦由于改革,实力增强,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内部也应该苦练内功,增强实力,才会立于不败之地。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4、楚国因贪图小利,而上了秦国的当。腐败贪污分子应该从中获取教训。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5、作为领导者,应该耳根坚定,不能轻信。对方经常会用反间计。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6、“有勇无谋者,莽夫也”,秦王就是个懂得用脑子的人,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找出矛盾所在,才能够各个击破。hF1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10-8400.html《六国论》的原文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