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已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超70个
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所有重大的科技变革都来源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我国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关键科学问题、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多复变函数论突破、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等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改革开放后,我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先后实施“863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基础研究整体研究实力和学术水平显著增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实验高能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优秀盟员,原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核学会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叶铭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4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厦门大学原校长田昭武院士辞世
据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讣告,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电化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厦门大学原校长田昭武教授,于2024年10月1日22时50分在厦门安详辞世,享年98岁。
香港大学宣布成立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
香港大学(港大)宣布成立计算与数据科学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 and Data Science,简称CDS),致力巩固和推动计算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统计决策科学、金融科技,以及精算学等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发展。
新学院由隶属于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系和理学院的统计及精算学系组成,将融合相关学科从而带来革新,并促进大学内外的跨学科研究协作。新学院由总监马毅教授,副总监林德华教授、李文升教授、姚兆明教授、俞益州教授、尹国圣教授,以及学部主任郑振刚教授与张家俊教授领导。
青年科学家在纠结什么?韩启德、窦贤康、潘建伟、施一公对谈
“青年科学家最大的纠结在于如何平衡科研经费的获取、学术方向的选择与科技评价体系的认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提及的“纠结”二字,点出了许多青年科学家面临的真实困境。如何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放心大胆地去做“自己最想做的研究”?
9月28日,在由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和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青年科学家502论坛”上,针对“如何为青年科学家成长创造更好条件”这一议题,4位“大咖”展开了精彩的圆桌对话。
东南大学筹建药学院新进展:明确高起点、国际化
据东南大学新闻网消息,9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会见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蒙纳士大学生物医学发现研究所抗菌系统药理实验室主任李健。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刘攀参加会见。
黄如对李健到访东南大学表示欢迎。她希望李健能够发挥在药学领域的学术国际影响力,与东南大学一道,以一流师资队伍、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研创新、一流成果转化为目标,高起点推动药学院筹建工作,携手打造一流国际化药学院;共同推动药学领域本硕博联合培养,为东蒙两校药学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合作搭建桥梁。
减肥药还是细胞疗法?202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7日揭晓
近十年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涵盖了各个子学科,包括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其中基础研究占多数比例,也有重大临床成果获奖。
2024年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的六个奖项将在10月7日-14日陆续揭晓,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将在10月7日当地时间11:30(北京时间17:30)于瑞典揭晓。届时,澎湃科技将在第一时间对获奖情况进行报道和解读。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2-1537.html一周热闻回顾(2024年10月6日)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