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发布文章 2025-11-12 Wednesday 12:02:17 PM
知多少教育网

科研

【上医援摩故事】华山医院张璞:从药剂师到“万能枢纽”,用语言架起生命之桥

发布时间:2025-11-07 10:04:59 8次浏览 来源:复旦大学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向摩洛哥派遣援外医疗队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一批又一批复旦上医人跨越山海奔赴摩洛哥,扎根当地开展医疗援助。面对语言壁垒、文化差异与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的多重挑战,他们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以仁心搭建沟通桥梁,以医术守护当地民众生命健康。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复旦上医将陆续推出援摩医疗队员专访,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讲述,回溯那些温暖而坚定的时光,感受“为人群服务 为强国奋斗”的上医精神在异国土地上绽放的动人光芒,共同见证复旦上医人在国际医疗援助事业中的担当与奉献。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本期人物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张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剂科药师,作为2008年和2011年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队员,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分别赴摩洛哥荷赛马省和赛达特省对口支援。2011年,摩洛哥赛达特公立医院的手术室彻夜通明,担架上躺着一位胰腺破裂的当地农民——全家七口唯一的经济支柱,家属们听闻手术风险时接连瘫倒。手术室内,中国医疗队的外科医生、麻醉师、妇产科医生甚至厨师全员上阵。药剂师张璞穿梭在手术室与家属之间,将医生的诊断从中文转译为法语和阿拉伯语,再夹杂着柏柏尔语的安抚:“真主会庇佑他,我们会竭尽全力。”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当患者脱离危险的消息传来,家属跪地感谢真主保佑,更是将中国医疗队看作真主派来的使者一般。此时,距离他在上海零基础苦学法语的日子,已过去整整三年。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跨越山海,从零开始学“说话”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007年华山医院的动员会上,援摩前辈展示的泛黄相册在24岁的张璞心里投下巨石。虽然援摩意味着巨大的未知:离开熟悉的环境、暂停职业发展、告别家人朋友,更要在条件艰苦、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开展工作。但是人生需要历练,人生又有几回年轻!当这个念头从心底升起——20多岁孤家寡人,索性把自己交给非洲。犹豫从此被抛在了脑后,零基础的他毅然脱产学习法语两年,彼时国内法语医疗人才稀缺,全班仅6人坚持到结业。因为他坚信语言打开朋友心门的钥匙,更是跨越山海者专业交流的必备利器。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华山医院摩洛哥总队部合影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鸿沟可平,融入文化建立沟通桥梁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初来乍到的冲击依然远超想象。在摩洛哥,张璞遭遇多重语言壁垒:医生用法语交流,百姓讲阿拉伯方言,山区部落使用柏柏尔语。这次与胰腺重症手术患者家属沟通的场景,成为张璞立志做好跨文化沟通的转折点。“那时候只会直说手术风险,家属听完‘成功率不足40%’直接瘫倒好几个。”他回忆道。在后续的医疗沟通中,他入乡随俗,了解当地人的语言习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用对方更易理解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结果事半功倍。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这种转变源于对当地文化的深刻观察。“他们听到‘安拉’(真主)时眼里的光,比听懂医学术语时更亮。”在当地“光明行”医疗支援服务中,白内障老人复明后称他们为“真主派来的使者”,这个称呼很快在村民中流传开来。张璞感慨道,“从患者对面走到他们心里,比法语转阿拉伯语还多一道弯。”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张璞与当地医生进行病例讨论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与以文化为桥梁的医患沟通相比,医疗队与当地医护人员的沟通磨合更需要另一种智慧。当斋月的礼拜声回荡在医院走廊,当地医护常全员离岗,只有中国医疗队留守。“他们休息是天经地义,我们却总想着能救一个是一个。”当中国医生因国内亲属去世急需回国时,当地医护的回应让张璞意识到文化鸿沟:“不是我的责任,这是你的病人。”这种“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观念,与医疗队“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信念激烈碰撞。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张璞的破局之道立足于“人情置换”:“沟通时要讲人情,要跟他们打商量‘给我个人情,下次我替你值班’。”此外,张璞协助医疗队与当地医护建立了交接流程,人情置换像沙漠里的甘泉,慢慢浸润出默契——后来建立的患者交接,让“各自的病人”转化为“共同的责任”。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张璞在病房外与当地医生合影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荒原播种,种下能自己生长的希望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医疗队驻地旁的菜园是张璞的另一个战场。开垦的菜地郁郁葱葱,从上海带来的青菜种子在异国他乡的地里倔强地冒芽,让医疗队的新鲜蔬菜实现自给自足时,目睹此景,他突然悟到:援非也一样,不能只是治病,更是种下能自己生长的希望。这种务实精神渗透到临床工作中:当发现当地公立医院因医生流向欧洲而陷入“归零循环”,他们协助建立标准化流程,将华山医院的手术规范、管理制度植入非洲土壤,维持了基础医疗服务的连贯性。节庆期间,患者找不到当地医生时,中国医疗队更成为“最后的托底人”。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张璞在驻地旁菜园劳动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当时的摩洛哥私立医院盘踞沿海城市,设备精良却收费高昂;公立医院深陷“设备老旧、药品短缺、医生流失”的恶性循环。“塞拉特公立医院连基础麻醉剂都常断供。”张璞清晰记得。这种差距也直接反映在民众认知——当地百姓普遍认为“公立医疗等于低水平”。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为了让公立医院重获当地百姓信任,除了在医院创造条件尽可能诊治更多患者,医疗队还送医下乡,“通过村长宣传,百姓才愿迈进公立医院门槛。”张璞总结破冰关键。当医疗队带着华山医院捐赠的B超机展开诊疗,当地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坚实的数字击碎了“公立不靠谱”的偏见。渐渐地,当地患者哪怕不在公立医院治疗,也愿意听取公立医院医生给予的医疗建议,这个也是民众观念迭代的明证。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复旦上医及附属医院领导慰问援摩医疗队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当地政府对医疗队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虽然条件有限,但医疗队从没有缺水少电,接受援助的医院管理层也尽力配合医疗队工作,这种默契源于半世纪积累的信任。在张璞第二次援摩期间,这种保障更显珍贵,彼时百余位中国医生如星星分散在摩洛哥境内10个医疗点,张璞作为总队翻译,成为协调的关键枢纽。他根据各个医疗点的需求,合理分配医生,对接政府官员传达政策,帮助新队员适应环境……他的出色工作得到了来自同伴和医院的认可,2018年,张璞荣获复旦大学“十大优秀医疗援建工作者”称号。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无问西东,沙漠智慧回馈医者成长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回溯最初参与援摩的初衷,张璞坦言最初更多是“走出去看看”的想法。然而,身处异国他乡,面对迥异的环境和有限的资源,这段经历远超预期。摩洛哥的援助工作条件艰苦,除了医疗队内部成员外,几乎没有其他外部依靠。这种环境迫使每一位队员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独立承担并解决团队在医疗、后勤等各方面的需求。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在那种环境下,团队的力量被激发到了极致,每一次出行都是对自己的全面锻炼。”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在困境中寻找解决方案,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高效工作、通过团队协作克服困难,这些经历都是比书本知识更宝贵的经验。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如今回望那段岁月,张璞总说自己收获的比付出的多。那些在沙漠里学会的生存智慧——如何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多的事,如何在文化差异中找到共鸣点,都转化为他后来工作中解决药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底气。“援摩的经历让我对资源短缺和供应链管理有着切肤之痛的理解,也让我掌握了一些应对策略。”正是基于在摩洛哥锻炼出的沉着心态、系统思维和高效执行力,他带领团队沉着应对,有条不紊地进行药品统筹和管理,优化调配流程,积极寻找替代方案,确保了特殊时期关键药品的持续供应。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张璞向来访领导介绍援摩工作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张璞的故事,是中国无数援外医疗工作者群体的一个缩影。这段跨越国界的医疗援助,不仅是一次专业的输出,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和能力淬炼。它证明了,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砺人的意志;越是复杂的挑战,越能催生创新的智慧。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每一次跨越国界的医疗服务,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从上海法语课堂到非洲手术室外的走廊,张璞用十五年时间证明:语言从来不是壁垒,而是桥梁;距离从来不是鸿沟,只因仁心能跨越山海。张璞寄语援摩后来人道:“希望后续的医生也好,医学生也好,能够去主动地勇敢地去踏出这一步,为援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这也将成为他们人生当中精彩的篇章。”hbF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3-4275.html【上医援摩故事】华山医院张璞:从药剂师到“万能枢纽”,用语言架起生命之桥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