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外籍学者“汇智”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外籍学者“汇智”项目管理办法》)现已正式印发。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23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及“支持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组织同国际对接”,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2024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明确规定“外籍创新人才可以按照规定担任本市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或者首席科学家”。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外籍学者“汇智”项目的资助效能,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外籍学者“汇智”项目管理办法》。
二、主要内容
《外籍学者“汇智”项目管理办法》包括总则、项目推荐与立项、管理与监督、附则,共4章26条内容。
(一)总则
包括制定目的、项目定位、单位职责、组织方式、实施周期与资助强度、经费使用与管理等共6条。
(二)项目推荐与立项
包括实施单位、被推荐人条件、限项规定、鼓励合作与交叉研究、推荐要求、专家审查、委员会审定与公示、资助决定告知、异议复审申请、签订任务书等共11条。
(三)管理与监督
包括项目实施、变更、验收、科研诚信与监督等共7条。
(四)附则
包括解释权、实施日期等共2条。
三、政策特点
(一)明确项目定位,完善管理机制
明确项目定位于支持具有外国国籍的优秀科学技术人员在京开展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明确项目资助经费管理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京财科文〔2023〕2110号)相关规定执行,实行“包干制+负面清单”管理。
(二)采用依托单位推荐的组织方式,完善工作程序
发挥依托单位主动引才的积极性,由依托单位组织推荐合适的申请人开展项目申请工作。围绕外籍学者“汇智”项目的具体需求,规范了项目推荐与立项、管理与监督等工作程序。
(三)明确被推荐人基本条件,鼓励开展合作和交叉研究
明确了被推荐人应当满足工作合同或协议的持续时间应当覆盖项目实施周期、毕业于全球排名前500名高校或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等条件。鼓励被推荐人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与交叉研究,对于依托在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交叉研究平台和科教基础设施开展科研合作的,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资助。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7-2112.html【解读】《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外籍学者“汇智”项目管理办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