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女美⑦。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②城隅:城角。③爱:同“ ”,隐藏。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eyi):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情。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鉴赏赏析】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静女-诗经
作者:西周-春秋, 诗经
静女-诗经原文:
静女
佚名 〔先秦〕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女其姝(shū):静,娴雅安详。静女,端庄貌美的女 子,淑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美好。②俟(si):等待。③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或指城根偏僻空旷处。④爱:“菱(ài)”的假借字,隐蔽,躲藏之意。⑤搔(sāo):用手指甲轻刮。⑥踟(chí)蹰(chú):徘徊不定。⑦娈(luán):美好。⑧贻(yí):赠。⑨彤管:有多种解释。一说为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指女子文墨之事。一说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一说指画笔。在这里,有人认为是红管的笔,也有人认为是一种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还有人认为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四有炜(wei):有,形容词词头。炜,光明。?说(yuè)怿(vi)女(rū)美:说怿,喜悦。女,汝,你,指形管。?自牧归(kui)荑(t):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白茅。茅之始生也。旧时多用来比喻女子柔嫩洁白的手,故借指女子的手,象征婚。
?洵美且异:洵,实在,诚然。异,特殊,特别。?匪:通“非”,不是。
静女-诗经拼音解读:
jìng nǚ
yì míng 〔xiān qín 〕
jìng nǚ qí shū ,sì wǒ yú chéng yú 。ài ér bú jiàn ,sāo shǒu chí chú 。
jìng nǚ qí luán ,yí wǒ tóng guǎn 。tóng guǎn yǒu wěi ,shuō yì nǚ měi 。
zì mù guī yí ,xún měi qiě yì 。fěi nǚ zhī wéi měi ,měi rén zhī yí 。
相关翻译
【内容解析】
《静女》是一首出自《诗经・国风・邶风》的爱情诗,描写了青年男女的幽期密约。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回忆恋人约会的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静女与男子之间的一种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第一章是现实场景。那位娴雅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偏僻处相见,眼看约会的时间临近,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那心上人却没能按时出现,急不可耐的他四处张望,心神不定,抓耳挠腮,一筹莫展。是忘记了约好的地点?忘记了约好的时间?还是故意藏起来,躲着不见?“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八个字,动作描写,极简的笔触,展现了丰富的人物的内在心理,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是回忆场景。主人公回忆那娴雅且美丽的淑女,赠送自己形管和柔荑。那彤管,光鲜红艳,就像心中美丽的她。不只是小伙子有情意,姑娘用形管做定情物,俨然一对痴心恋人。那柔荑,鲜嫩娇美,更重要的是,是她亲自采摘,物微而意深,而英草本有婚媾之意。两人之间的痴恋不只在容颜与礼物,更在于这背后深情的精神的依恋。
写法点评:
重章迭唱的手法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重复趋向便被扼制,形式更加灵活。2.语言的简练质朴写动作之简,“搔首踟蹰”;写馈赠之事,“贻我彤管”;写柔荑之美,“洵美且异”。寥寥几句,写尽人物心理,凸显男主人公和女子的形象。【章法点评】
1.重章迭唱的手法
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重复趋向便被扼制,形式更加灵活。
2.语言的简练质朴
写动作之简,“搔首踟蹰”;写馈赠之事,“贻我彤管”;写柔荑之美,“洵美且异”。寥寥几句,写尽人物心理,凸显男主人公和女子的形象。
鉴赏:
《静女》描写的是男子的等待。阳光四溢,万物生长;植物茂盛,花朵绽放;鸟雀歌唱,盘旋飞翔。就是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之中,男子徘徊徜徉,却没有心思来观赏倾听,眼下四处张望,之前他急急如星火来到与心上人定下的约会地方,生怕自己迟到。心爱的姑娘在哪儿?怎么看不见?而始终迟迟不见的静女,给了人以想象的空间,她应该是心地善良而单纯的,还应该是聪明伶俐的。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非汝之美,美人之贻。”并不是因为白茅草离奇,它只是一根嫩嫩的草,令男子如此珍爱的原因在于它是姑娘亲手采摘,送给自己的物品。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感情。
元代有一首《寄生草・相思》的曲子也表达了女孩子对迟到的男子的埋怨:“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冷清清湿透凌波袜,恰相逢和我意儿差,不刺,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意思就是说本想告诉你几句我的真心话,我还对着神像剪下头发,以表明心意,背着爹娘来湖边和你约会,谁知道让我等你等得鞋袜都湿透了,还没有见人来,快点把我送你的香罗帕还给我吧!这与《静女》中的某些情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的这首《短歌行》的前两句便是从《子衿》中得到的灵感,不过曹操雄才大略,“新瓶盛陈酒”改了主旨,换了意境,借“子衿”抒发自己渴求资人的心情。而《子衿》谱写的则是一曲热恋中的姑娘对情人的思念和等候情人来相会的恋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起来朗朗上口,美丽动人。"子衿”的意思是“你的衣领”,最早指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后来指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难以忘记的是你那青色的衣领,那样整洁干净、它牵动着我悠悠的心。自从上次别离已有许久,你的`样子和农着我还依稀记得。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从第一章可以看出,不知什么原因让两人失去了联系。女子对这个不来看望她的男子满腹抱怨。面她没有去看他。却是出于女子的矜持和羞怯。在女子自己看来是情有可原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忘不了那青色的佩带,现在不知它是否还紧贴在你的身旁。上次离开这儿的时候,佩带还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即使我没有去看你,你怎么就不知主动来
看我?女人是口是心非的动物,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刻骨的想念
这一章大致是对上章的重复,以反复递进、层层深入的写法,将长相思之苦,提升至极。从上段的“子衿”和本段的“子佩”都可以看出女子的心上人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年轻人,纵不是官宦子弟也绝不是普通的百姓人家。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想你的心情抑制不住。你不来,我又不能过去找你。我就每天登上高高的城楼向远方眺望,希望能看见你的身影。一天见不到你的身影,就如同隔了三个月那么长。这一段寥寥几笔就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女主人公焦急难耐的心情。她等不了男子来看她,那对于她来说简直是无尽的煎熬,于是她吃力地爬上城门两边的观楼,不时地向远处眺望。结尾的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成了男女之间表达相思之情的千古绝唱。热恋中的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分离对他们即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
从科学时间概念的角度衡量,三个月怎能与一日等同呢?这当然是悖理的,然而从抒情的角度看,这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在他或她的心理上便似是三个月那么长,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不符合常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巧妙地传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此诗章法之妙历来被学者称颂。全诗只有三章,每章四句,每句四言,区区四十九字便将女子的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全依赖于作者对心理描写的挖掘。
从全诗来看,从开篇对心上人衣服的描写到埋怨男子没来看她,都是主人公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表现,第三章的“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更是表现了女子焦灼的心情。结尾一处的“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突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此后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在《诗・王风・采葛》中也有类似的语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从此以后便成了表达思念的妙语,虽有夸张,但唯美动人,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不衰。
作者介绍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共311篇,因此在先秦时期又名《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的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
原文:
静女
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楼上。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搔头徘徊心紧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静:娴雅贞静。姝:美好。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城:城墙。隅:城墙上的角楼。爱:“ ”的假借字。隐蔽,躲藏。踟蹰: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娈:面目姣好。贻: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有:形容词词头。炜:盛明貌。说怿:喜悦。女:同“汝”,你,指彤管。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初生的白茅草。象征婚媾。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确实。异:特殊。匪:同“非”。贻:赠与。
赏析: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书):美好。⑵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⑶爱而:隐蔽的样子。爱:同“ ”。⑷踟躇(chí chú池除):徘徊不定。⑸娈:面目姣好。⑹贻(yí疑),赠。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⑺炜(wěi伟):盛明貌。⑻说怿(yuè yì月义):喜悦。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提):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⑽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赏析: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⒈静女:文雅的姑娘。静:娴静。
⒉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⒊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⒋俟(sì):等待,等候。
⒌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⒍爱:通“ (ài)”隐藏,遮掩。
⒎见(xiàn):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⒏踟蹰(chí chú):双声连绵词,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⒐娈(luán):面目姣好。
⒑贻(yí):赠送。
⒒彤(tóng)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⒓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⒔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⒕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⒖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⒗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古时有赠白茅草以示爱恋的习俗。
⒘洵(xún):通“恂”,的确,确实。
⒙异:与众不同。匪(fēi)女(rǔ):不是你(荑草)。匪,通“非”。
⒚美人:指赠送荑草给自己的姑娘。
翻译: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
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第一章写“我”赴约前往,却不见静女,“我”搔首踟蹰。
第二章写静女赠我彤管,我喜欢彤管。
第三章写静女赠我荑,我认为荑美,实际是认为静女美。
赏析: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原文:
女冠子・春山夜静
五代:李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译文: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
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注释:
春山夜静,愁闻洞天疏磬(qìng)。玉堂虚,细雾垂珠佩,轻烟曳(yè)翠裾(jū)。
洞天:仙人所住处,多于山洞,道家称之为洞天。玉堂:仙人所居之堂。
对花情脉(mò)脉,望月步徐徐。刘阮今何处?绝来书!
刘阮:刘晨、阮肇二人。泛指所思念的情郎。绝来书:意思是刘阮一去,连信也未见寄来。
赏析:
这首词虽写的`是女道士,但她也是美丽(“细雾垂珠佩,轻烟曳翠裾”)、多情(“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还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爱情也是渴求的(“刘阮今何处?绝来书!”)。这些都从侧面披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病态现象。
作品原文
静女其姝⑴,俟我於城隅⑵。爱而不见⑶,搔首踟蹰⑷。
静女其娈⑸,贻我彤管⑹。彤管有炜⑺,说怿女美⑻。
自牧归荑⑼,洵美且异⑽。匪女之为美⑾,美人之贻⑿。
作品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
⑶爱:“ ”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躇(chí 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⑻说怿(yuè yì):喜悦。女:汝,你。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白话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作品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第二、第三两章,从辞意的递进来看,应当是那位痴情的小伙子在城隅等候他的心上人时的回忆,也就是说,“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之事是倒叙的。在章与章的联系上,第二章首句“静女其娈”与第一章首句“静女其姝”仅一字不同,次句头两字“贻我”与“俟我”结构也相似,因此两章多少有一种重章叠句的趋向,有一定的匀称感,但由于这两章的后两句语言结构与意义均无相近之处,且第一章还有五字句,这种重章叠句的趋向便被扼制,使之成为一种佯似。这样的结构代表了《诗经》中一种介于整齐的重章叠句体与互无重复的分章体之间的特殊类型,似乎反映出合乐歌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渡历程。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划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姝:美好。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爱:“ ”的假借字。隐蔽,躲藏。踟躇:徘徊不定。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娈:面目姣好。贻: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有:形容词词头。炜:盛明貌。说怿:喜悦。女:汝,你,指彤管。
自牧归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匪:非。贻:赠与。
译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赏析:
本诗描写一对情侣密约幽会,赠送礼物,留下的无限遐想和爱恋。诗从描写相见场面写起,写出未见之时的焦急,生动地展示了内心的渴望,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相见中突然出礼物的.赠送,正蕴藏着深厚的情意。礼物尽管美异出从,但它仍然是因为赠送礼物的人美,而这种人的美,更是赞颂的人情的美。构思中,相见前,相见中,相见后,按序发展,但又是别开生面,事序中有不同侧面,又在常见中寓意了不平常的变化。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10-21678.html《静女》原文、翻译及赏析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