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发布文章 2025-08-14 Thursday 19:25:32 PM
知多少教育网

科研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霆团队在《自然》报道首个“热电橡胶”材料

发布时间:2025-08-14 10:18:57 17次浏览 来源:北京大学

近年来,随着可穿戴电子器件与生物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如何为柔性可穿戴系统提供兼具高效率、可持续性且高适形性的供能解决方案,成为制约该领域发展的重要技术瓶颈之一。热电器件能够将温差转化为电能,被视为实现可穿戴器件自供电系统的理想候选方案之一。此外,热电器件可通过通电实现制冷,对可穿戴设备制冷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无机热电材料(如Bi2Te3、PbTe等)因其优异的热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但其本征脆性与不可拉伸性,使其难以适配柔性可穿戴设备的动态形变需求。尽管有机热电材料具有较好的柔性,但仍面临拉伸后无法回弹、性能衰减、块体材料模量高无法与皮肤共形接触等问题,难以保证在人体运动场景下的持续稳定发电或制冷。因此,开发兼具高效能量转换、持续供能能力和完美适形性的可穿戴热电系统,已成为热电领域亟待突破的重要挑战。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霆教授团队开发出兼具高热电优值(ZT值)、高拉伸回弹性、低模量的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材料(图1),突破了热电材料“力-电-热”性能难以兼顾的难题,有望实现人体热能的高效捕获与转化,为可穿戴设备的持续自供能和固态制冷开辟了新路径。相关成果以《N型热电弹性体》“N-type thermoelectric elastomers”为题发表于Nature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图1 N型热电弹性体的构筑策略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三项创新,突破“力-电-热”性能互斥瓶颈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为了实现“热电橡胶”材料,雷霆团队提出了均匀纳米相分离、热激活交联和定向掺杂三项关键策略: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1)纳米相分离调控:通过使用汉森溶解度参数筛选与共轭高分子匹配的橡胶材料,构建体相均匀分布的半导体高分子纳米纤维网络,可显著提升半导体高分子载流子迁移率(图2a—c);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2)热激活交联策略:通过引入偶氮类交联剂,降低体系模量并将两类高分子交联,可使材料获得>850%的超高延展性,并在150%应变下保持90%以上的弹性回复率,媲美传统橡胶(图2de);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3)定向掺杂策略:通过筛选合适的掺杂剂,实现半导体纳米纤维定向掺杂,提高了掺杂效率,同步提升了电导率和塞贝克系数,并呈现出独特的应变电导率提升特性。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研究发现,以上策略不仅提升了材料力学性能,也大幅提升了热电性能。热电性能提升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纳米相分离结构提升了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了电导率和塞贝克系数;另一方面,传统橡胶对共轭高分子的包裹增强了界面传播子散射,降低了材料整体的热导率。最终材料在室温(300K)条件下,热电优值(ZT值)达到了0.49,接近甚至超越现有柔性和塑性无机热电材料的性能(图2fg)。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图2 ac)共轭聚合物N1和绝缘弹性体aSEBS,bPDMS,cPU共混后体相纳米相分离形貌;d基于共轭聚合物N1的热电弹性体材料拉伸-回复能力展示;e共轭聚合物N1以及基于N1的热电弹性体在不同应变下的拉伸-循环性能(嵌入图为热电弹性体应力-应变曲线);f热电弹性体和文献报道的N型有机热电材料的功率因子对比;g热电弹性体和文献报道的柔性/塑性热电材料的ZT值对比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弹性材料集成,实现首个弹性热电模块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基于高性能热电弹性体和可拉伸电极技术,雷霆团队构建了面外π型弹性热电集成模块,并成功实现了人体热能收集与稳定供电(图3)。该模块采用一体化设计,无需传统刚性热电器件的复杂互连结构,即可实现与皮肤表面的自适应共形贴合,同时具备高填充因子和低界面热阻特性。这种结构设计不仅确保了优异的热电转换效率,更在穿戴舒适度和动态形变适应性方面实现了显著突破,为可穿戴电子及生物传感器提供了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图3 a贴附于人体皮肤上的面外π型弹性热电发电模块;b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弹性热电发电机贴附于人体手肘时的应变;c面外π型弹性热电发电机利用人体皮肤和环境的温差产生持续的电压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可穿戴能量采集技术的重要进展,通过创新性地高效利用人体热能,为解决柔性电子持续供能难题提供了新方案,同时推动柔性能源采集技术进入“高效率-高适形性协同发展的新阶段。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博士后刘凯(现任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学院教授)和博士生王静怡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雷霆是唯一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青岛科技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合作者包括青岛科技大学华静教授团队、中科院化学所刘云圻院士-郭云龙研究员团队、狄重安研究员团队和北京大学裴坚教授团队。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北京大学材料加工与测试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子材料与纳米加工实验室(MMNL)仪器平台和上海光源等的支持。KSn知多少教育网-记录每日最新科研教育资讯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3-3557.html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霆团队在《自然》报道首个“热电橡胶”材料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