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280位同志“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200个集体“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其中,复旦上医9名个人、2个集体获此荣誉!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以文件公示为序)
丁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吴丹红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吴克瑾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科主任
吴霞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
沈茜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主任
张敏 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内科副主任
张琳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副主任
徐晨明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遗传中心主任
谢连红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常务副主任
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学系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护理部
向这些个人和集体表示祝贺!
丁晶
丁晶,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癫痫学组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理事等职。她深耕临床一线,主攻罕见病早期诊疗与常见病、危重病精准防治,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研究,在Neurology、Epilepsia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4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1项已实现转化。
她带领团队在神经电生理及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新机器算法和神经影像智能提取方法,为患者诊断及预后预测提供全新工具;主持研发多个国际/国内智能新技术,设立智能诊疗门诊、建设人工智能器械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中心、发布多项上海专家共识,推动前沿技术临床规范应用,助力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批兼具临床与科研的神经科人才。
吴丹红
吴丹红,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任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她深耕临床一线,主攻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诊疗,带领团队创下神经内科卒中急救佳绩:实现最短DNT(患者到院至用上溶栓药时间)12分钟、平均DNT35分钟,大幅提升卒中患者救治效率与预后效果。科研上,她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多篇(含SCI论文近50篇),参与多部专著及专家共识编写,为领域诊疗规范提供学术支撑。
作为学科带头人,她科学搭建科室亚专业人才梯队,为不同层级医生定制发展路径,培养出一批优秀研究生,助力学科持续发展。
吴克瑾
吴克瑾,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科主任。她致力于乳腺专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转化,负责完成和在研国家/卫健委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卫健委/中医药局/教委科创项目等课题,独立培养研究生20余名,开设本科生选修课——育龄期女性乳腺疾病,完成研究生课程教学。她主笔妊娠相关性乳腺癌循证医学最高级别证据,编写中国首部《中国妊娠期与哺乳期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并持续更新;建立育龄期乳腺癌生育力保存多学科协作诊疗示范基地,在全国推广,相关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受邀在国际生育力保存年会发言,主笔《中国育龄期女性乳腺癌病人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构建早期乳腺癌机会筛查示范基地,推动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与预防。
她积极开展医学健康科普,获首届新时代科普好医“声”活动医学科普先锋奖、第四届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四届上海医院新媒体宣传节微电影组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吴霞
吴霞,副主任医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从医21年,在临床诊疗、学科建设与医学教学领域成果突出。
临床诊疗上,她擅长精准诊治疑难病症,曾通过细致问诊与查体,为一名双下肢无力、多次检查未发现异常的青年患者确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时提供精准治疗;深耕内分泌领域,熟练掌握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术,在糖尿病、肥胖症及甲状腺疾病诊疗上颇有建树,参与全科医学科组建,依托多学科优势服务患者。教学方面,她任全科规培基地副主任,2023年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医师,创新探索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法”,定期组织带教与床边教学,完成十余届实习生、九届规培生带教考核,每年开展住院医师“三基”培训,参与中外留学生临床带教,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沈茜
沈茜,主任医师、教授,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脏科主任等职,深耕儿童肾脏病临床与研究27年,攻克国内儿童尿毒症诊治难题,成果显著。她推动儿童尿毒症肾脏替代治疗,以居家自动腹膜透析技术为核心,使所在中心透析数居国际儿童透析协作网128个中心首位;执笔全国腹膜透析SOP儿童章节,作为中国唯一执笔人参与国际腹膜透析协会指南(PDI 2024)撰写,还参与全国10余家分中心建设,推动慈善救助模式。
她首创 “儿童器官捐献供肾-儿童肾移植(PTP)” 上海策略,缩短待肾时间且适配儿童腹腔,基于该策略,儿童肾移植5年生存率达98%、移植肾存活率93%,达国际先进水平。她牵头建立“中国儿童遗传性肾脏疾病数据库”(8000余例队列),阐明遗传性肾脏病是中国儿童尿毒症首要病因,发现GEN1等致病新基因及机制,承担4项国自然项目,发表10余篇高质量论文。
张敏
张敏,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青浦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内科副主任,深耕内分泌领域30余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青浦名医”等荣誉,在临床诊疗、学科建设与区域健康管理上成果突出。临床与技术突破方面,她率先开展肾上腺静脉介入采血(AVS)等20余项新技术,多项达上海三甲水平;诊断青浦首例家族性 VHL 嗜铬细胞瘤、醛固酮癌等罕见病,带领科室开展40项国家临床药物试验,获批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
区域健康管理上,自2011年扎根青浦后,她建立青浦区糖尿病医疗管理平台,通过分级诊疗覆盖全区超半数糖尿病患者;2022年搭建青浦区国家标准化代谢病规范诊治中心(MMC),辐射12家社区及长三角示范区;筹建区级体重管理中心,组建肥胖MDT团队,开展全生命周期慢病筛查,降低区域肥胖、糖尿病患病率,助力国家“体重管理年”行动。
张琳
张琳,主任医师,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主任,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重点学科带头人,获上海市银蛇奖提名奖等荣誉,深耕急危重症领域近二十年。临床救治方面,她年均诊治危重症患者超2000例,作为技术开拓者,成功开展金山区首例ECMO技术救治化学源性肺损伤病例;抗疫期间搭建 “重症病房—亚重症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救治模式,实现金山区危重病不出区,获评复旦大学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
科研教学与公益并行,她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发明专利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推行 “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模式,获哈佛大学临床学者师资认证,培养数十名规培医师与硕博研究生。援滇时带队开创当地多项首例技术,投身科普义诊与赛事保障,全方位助力急危重症领域发展。
徐晨明
徐晨明,中共党员,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遗传中心主任,深耕生殖遗传领域近30年,是产前诊断与出生缺陷防控领域核心专家。她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发明多项单细胞遗传诊断新技术,集成创新孕前携带者筛查、产前基因诊断、胚胎遗传学诊断(PGT)等技术;作为核心成员研发新型NIPT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母体血浆中同步筛查胎儿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为产前无创检测领域带来重要突破。
科研与成果转化方面,她以首席科学家身份获批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项目近10项;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主导构建的 “一站式出生缺陷防控体系” 入选国家 “十三五” 创新成果,曾在北京展览馆参展,为降低出生缺陷率提供重要支撑。
谢连红
谢连红,主任医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务二科科长,从医30年、从事干部保健15年,在老年病诊疗、保健管理与应急处置上成果突出,获上海市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她在特殊时期与关键任务中表现亮眼:新冠疫情期间,成立防控小组并制定方案,2022年3-7月闭环管理时与医护同住病区,组织线上问诊,为独居老人送药,守护干保对象;2024年初医院搬迁,她带领团队为120名高龄患者(平均94岁,含百岁老人、8名ICU患者)制定方案,以近5000个电话摸清底数,最终用10辆救护车完成转运。
日常保健管理中,她建立市管保健对象 “一对一” 健康档案与24小时专线,曾深夜接到胸闷患者来电,及时对接开通绿色通道,成功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织年度体检与慢病随访,所在老年病科获上海市“共青团号”、徐汇区“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学系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是全国第一批博士点(1981年),首批在华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1983年),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2002年中西医结合学系成立,2003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神经生物学科研三级实验室,是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和中西医结合研究院PI单位,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基础方向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
三高团队有作为:女性教职工90%以上有博士学位、副高级以上职称和海外留学经历,80%为研究生导师,70%为党员,是一个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团队。团队入选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双一流”学科建设(A类)名单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战略创新团队,连续5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长期保持全国前列。2020年被评为“2019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2021年获评“2019-2020年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2022年获评“2021年度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科研工作有突破:近五年,八位女教师负责国家级课题20项、省部级和横向课题9项,总经费近1500万元。累计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百余篇,包括Neuron, Advanced Material,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高水平期刊,授权专利十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充分体现了女性科学家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贡献。
教育教学有特色:开创性构建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特色课程体系,开设研究生课程6门、本科生课程3门、填补学校多项空白。近五年指导本科生科创数十项,指导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奖项。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生项目、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
服务奉献有担当:每年参与上海市科技节、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并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建立组织透明化平台大型共享平台并开放百余课题组共享使用。牵头组织完成教育部中西医结合学科目录修订工作。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理部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公卫中心”)共有执业护士总666人,其中女性人数623人,占93.54 %,党团员223人,平均年龄34岁。在中心党委和院领导的指导下,全体护士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和救治能力,怀揣将“上海建成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最健全城市之一”的目标,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努力配合医院建成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的目标,强化协同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党建引领·助力护理高质量发展
护理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护理一、二党支部“双带头人”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临床护理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理一党支部入选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
注重护理科研及专科人才培养,近年来承担4项上海市卫健委课题、2项申康管理类课题、8项复旦-复星学院课题、2项上海市护理学会课题;共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论文1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5篇;获得11项实用新型专利;参编书籍3本,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项;每年派护士参加外院各类学术会议、继续教育学习班约250人/120次,进修专科护理10人/5次,组织护士长、带教老师培训约20次/年;目前全院共培养各类专科护士66名。
科学管理·高效结核病患者救治
公卫中心是上海市结核病诊治定点的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也是上海市唯一的儿童结核病定点收治单位。2021年,张林同志创新提出“儿童结核病个案管理”模式,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并立项课题《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结核病个案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发表中文核心2篇。2024年,她率领团队成功申报中华护理学会结核病专科护士京外临床实践基地,为培养结核病专科护理人才提供平台,助力全国结核病护理学科发展建设。
润物无声·“爱之”没有歧视
2013年正式启动“艾滋病个案管理师培养计划”,组织召开首届“海峡两岸艾滋病个案管理师”学术研讨会;承办2014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艾滋病护理”分论坛;研发“个案管理工作平台”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出版《实用艾滋病护理》。合作立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1项、上海市卫计委课题6项、复旦大学校级课题20项,发表SCI论文15篇。AI赋能艾滋病专科护士工作新模式;开设“爱之纽带”健康讲堂,《艾滋病个案管理模式》获上海市医院协会首届上海医院管理创新三等奖。
白衣执甲·守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护理部先后抗击SARS、救治H1N1、对抗H7N9、防控埃博拉、应对MERS、阻击寨,不辱使命。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护理部创新使用“压茬式”应急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精准完善不同环境下感控流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力量,始终坚持“四集中”原则,对患者进行分类救治护理和人文照护。2022年4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上海工作组医疗救治组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牵头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联合护理部工作,带领全市48家定点医院梳理新冠护理工作制度及台账;推行同质化护理管理、以问题为导向科学督导;建立“俯卧位通气、营养支持、ECMO、CRRT”等专业组;中西医并举落实专科护理;提高“四类”患者护理水平;严格落实感控措施。后疫情时代,护理部全面推动平“疫”结合管理;大力开展传染病科普以及“公共卫生护理特种兵”队伍建设;积极参与研究型病房和研究型医院建设,《平疫结合的重症护理反转模式》被上海市护理学会评为2024年“夯实基础 改善护理服务”典型项目。
科普为盾·筑牢传染病防控防线
2010年挂牌成立上海市艾滋病诊疗中心,充分发挥传染病医院护理人专业特长,“五位一体”构建健康科普文化体系,推进护理健康科普文化。2023年11月,护理部成功申报并获得了上海市护理学会护理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系列科普志愿活动,累计为万余名人员提供了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2022-2024年,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志愿服务累计实施120余次,受益对象达12000余人次,荣获科普志愿类奖项及荣誉30余项,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红十字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优秀团队。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护理部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在守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最前沿,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3-3789.html榜上有名!复旦上医这些集体和个人获评2022-2024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集体)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