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共同支持、复旦大学承办的“NSFC-RGC青年学者论坛:钙钛矿光电能源转换材料与器件”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举办。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院士,复旦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彭慧胜院士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副主任赖一楠致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刘云圻院士,香港城市大学任广禹(Alex Jen)院士以及来自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5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钙钛矿光电材料的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路径展开深入交流。论坛开幕式由复旦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步文博主持。
褚君浩在致辞中强调,钙钛矿光电材料以其卓越性能成为全球能源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突破高性能低成本光电转换技术瓶颈,是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他呼吁充分发挥内地与香港各自优势,凝聚“两岸三地”创新力量,构建协同创新链条,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彭慧胜代表主办方复旦大学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钙钛矿材料作为新一代能源、照明与信息技术的战略前沿,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方向。他介绍了复旦大学在新工科建设中的布局,特别是通过“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未来信息”“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等创新学院在钙钛矿领域的交叉融合与系统推进。彭慧胜表示,希望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推动内地与香港学者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形成更紧密的合作机制。
赖一楠在致辞中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度重视与香港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近些年来持续扩大与香港研究资助局的联合资助规模、积极组织香港-内地专家举办学术研讨会、重视加强对香港地区的科技人才培养。本次论坛汇聚内地与香港的专家学者,旨在通过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钙钛矿光电能源转换器件规模化生产中的关键科学难题,推动创新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并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部分专家报告及大会合影
此次论坛设置大会报告和多个专题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们围绕钙钛矿“单结光伏材料与器件”、“叠层光伏材料与器件”、“光电智能感知器件”、“新材料、新原理、新器件”、“产业发展论坛”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钙钛矿技术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亟需加强原始创新与跨学科协作,构建“教育—人才—产业—创新”四链融合的良好生态。
论坛依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与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平台,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高水平学术交流机会,也为深化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推动钙钛矿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会议是复旦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推动新工科建设的积极实践。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多学科交叉与平台优势,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更多突破。
据悉,NSFC-RGC青年学者论坛简介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资助、香港研究资助局(RGC)支持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该论坛旨在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地科研事业的共同发展。论坛由内地高校或科研机构每年在内地举办,每年资助的项目数量约为3至4项。通过这一平台,青年学者们得以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科学问题,为两地科研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3-3790.html复旦大学举办“2025年NSFC-RGC青年学者论坛:钙钛矿光电能源转换材料与器件”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